2023年舒城县林业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对照中共舒城县委 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舒发〔2021〕11号)任务清单,认真贯彻执行中共舒城县委 舒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舒发〔2023〕1号),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实施“五大森林”行动,进一步巩固拓展林业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强化定点帮扶成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升林长履职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1.林长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2023年实施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动态管理,确保三级林长全覆盖。完善并常态化执行林长会议、督察、考核、信息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等五项工作制度。完善并推进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检察官机制。通过提示函、林长令等形式,聚焦“五绿”任务,提醒各级林长适时组织开展巡林工作,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召开县级总林长会议1次,发布总林长令1个,三级林长总巡林25465次,解决涉林问题1408个,保障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2.持续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加快创建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围绕“森林资源提质增效制度、森林资源利用新业态管理机制、林业产权制度”三个改革创新课题,认真制定“两方案一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打造1000亩油茶丰产示范区、500亩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500亩香榧规模种植示范区、500亩雷竹高产高效示范区、30000亩森林旅游样板区、2000亩杉木大径材示范区、500亩薄壳山核桃高产示范区、500亩林下经济示范区等“八大示范区”。目前“八大示范区”已全部建成,三个改革创新课题也已顺利完成并通过省、市验收。
3、切实加强林长能力提升,规范林长巡林制度。为切实提升林长履职效能。根据《关于提升林长履职效能的实施方案》(舒林长办[2022])14号)文件精神,我县27名县级区域林长每人联系2名乡镇林长和4名村级林长,并直接联系1个商品林基地或1个林产品深加工企业,按要求开展巡林和联系基层林长联系林业基地活动,及时帮助林业基地和林业深加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畅通林长履职“最后一公里”。通过转发安徽省林长巡林制度文件,制定出台《舒城县林长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舒林长办﹝2023﹞26号),规范林长开展巡林。
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1.严格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强化林地管理,严把用地红线关,依法、依规使用林地,全面做好重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申报服务工作。加强森林资源动态化监管,及时开展林草湿变化图斑监测,2023年完成国家林草局下发的第一二三期1113个森林督查变化图斑,完成林草湿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开展全国林草湿地样地调查工作。完成28个森林样地样地野外调查任务,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强化科学防控,森林防火成效明显。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狠抓责任制落实、防火宣传、野外火源管理及隐患排查,全面推进全县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工作。召开县、乡森林防火专题会议49场,年推送短信50万条,开展演示演练45场次,投入860多万元配足配齐森林防灭火物资装备,完成20个森林防火蓄水池和4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3.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围绕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内容认真开展检疫防治工作,顺利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年度防控任务,完成晓天镇等13个疫点乡镇和万佛山国有林场571个小班、70325亩、21142株病死松树择伐,并无害化处理松疫木、枝桠、伐桩。完成打孔注药15200株,开展生物防治7454亩,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4万头、卵1400万粒。持续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开展造林、绿化苗木检疫,严防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4.强化自然保护地、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高质量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论证和方案编制,经省局反馈,舒城晓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万佛湖三江地质矿产采样监测评估综合基地项目、万佛湖周瑜文化乡创综合体项目、万佛山-龙河口水库(万佛湖)万佛山片区与万佛山自然保护区拆分、万佛湖镇区、高峰乡街道等调出自然保护地目标已初步实现。及时开展国省市三级下发的四个批次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测338个点位核查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成果省级专家评审。落实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涉及我县共4个方面10类14项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销号。
在“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世界湿地日”明白纸》500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普及读本300本,宣传购物袋100个,悬挂宣传横幅60余个,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做好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将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纳入政府救助责任保险范围。强化湿地、野生动植物管护,完成舒城县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发布,认定万佛湖镇荷花堰湿地等3个湿地为舒城县第一批一般湿地并予以公布。救助野生动物952只,对经过救治恢复良好的229只野生动物进行放生。
5.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持续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以森林督查为手段,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案件查处、林地回收、追责问责”三个到位原则,对2022年以来森林督查发现的问题图斑和查处的毁林毁草案件,认真梳理,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根据梳理结果,共发现未整改到位的图斑15个,目前已完成问题图斑查处整改15个。通过对各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深入摸排,对森林督查中移交的图斑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对各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给予坚决打击,全年受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3起,办结47起,行政处罚47人,罚款53.14万元,无刑事、无涉黑案件,无党员、公职人员涉案。
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产业。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林业产业是基础性产业之一,发展林业产业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基地,促进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不断壮大,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促进林农增收,是增加山区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木竹与经济林种植类培育2家、林下种植养殖类2家、森林食品药品生产林副产品加工类1家。
2.支持培育林木良种和植物新品种。依托安徽东方金桥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等林草种苗生产单位,先后培育了香椿品种“舒椿1号”、油茶品种“大别山2号”和“大别山4号”等3个植物品种,今年分别通过了省级良种审定。安徽野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杜鹃品种“舒映3号”日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3.推动“森林+”融合发展。按照“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总体布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的原则,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完善,拓展“森林+”功能,打造森林康养产业集群,开展“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发展林下采集加工产业,探索推进林下资源采集、加工、利用和实施集约化经营管理,截至目前,产值达27470万元。
4.发展林业产业,巩固居家就业成果。围绕油茶等特色产业,培育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长期性扶持政策,着力培育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全县已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24个、市级22个,林业专业合作社14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7个。林业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一大批扶贫基地和车间,持续巩固发展林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车间,继续巩固和增加不能外出的群众和脱贫户居家就业机会,稳定脱贫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其中以德昌、金桥、杰森、徽宝等公司为代表一大批林业企业,每年支付土地租金600余万元,吸收了大量脱贫户居家就业,带动脱贫户近6000户,惠及脱贫人口1.8人,对增加脱贫户收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5.开展林业产业技术培训,提升发展产业积极性。为更好地助推脱贫人口发展林业产业,通过培训油茶、薄壳山核桃、
雷竹等高产栽培和森林经营知识、传授林业生产技能,提升林
农种植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了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6.实施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产业发展项目。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农〔2022〕1232号)、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国函〔2022〕553号)和中共舒城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批复的通知》(舒乡振组〔2022〕29号)文件精神,县林业局2023年实施国有贫困林场衔接资金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77.5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衔接资金73万元,单位自筹4.53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完成对春秋山作业区入园道路采石堆料厂至场部1.2公里的道路硬化改造。项目共实施1.2公里、4.5米宽度、0.18米厚度的道路路面硬化,以及边沟、交通标识牌和停车位等附属设施。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春秋山作业区道路交通条件,加快春秋山生态旅游发展步伐,为挖掘春秋山绿化文化资源,发展春秋山生态旅游提供保证。项目的建设直接增加林农收入,带动2名贫困户增收脱贫。使林场46名在职职工直接受益,为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不断激活绿色动能
1月12日,《安徽省舒城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获省局批复,并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安徽省舒城县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项目》及二期三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印发《舒城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工作指导意见》,出台《舒城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自7月18日起汤池、五显、河棚、张母桥、晓天5个乡镇正式启动林权流转工作,完成林权流转面积10.43万亩。积极与农发行对接,一期项目8月25日正式通过省农发行贷审会,获批授信12.1亿元,县财政配套0.63亿元,放贷2.38亿元,已支付5个试点乡镇林权流转等费用2.764亿元。
五、科学实施国土绿化,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全县完成营造林面积11.11万亩,其中油茶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2.71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0.6万亩,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1万亩,一般森林抚育2.4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推进六安市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全县建设规模55119亩,其中人工造林4578亩,森林抚育45030亩,退化林修复5511亩。总投资7792.48万元涉及全县20个乡镇(林场)、165个村。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266.83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655.22万元,包括省级财政配套1066.71万元和市县财政配套1588.51万元,社会资本共870.43万元。目前项目作业设计已获批复正式组织实施,目前完成人工造林376亩、森林抚育13059亩。开展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该项目中央2023年度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859万元)已下达我县。今年以来,依托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先后赴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河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区)收集油茶良种无性系近120份,有序推进油茶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省级木本油料(油茶)产业示范园项目。认真组织编制了《舒城县省级木本油料(油茶)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建设规模7088亩,通过深挖垦复、品种优化、密度调控、整形修剪、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花果管理等营林措施,努力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油茶种植大户开展集约化经营,不断发展和壮大油茶产业。完成新造林285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94亩、现有林抚育856亩。
六、持续开展生态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3年依据《安徽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2022年生态护员绩效考核和2023年生态护林员续聘选聘工作的通知》(舒林(2023〕11号)文件精神,全县持续推进生态扶贫工作,规范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和履职,共选聘2050名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工资8000元,受益脱贫户2050户。强化生态护林员管理,2023年生态护林员实施季考核,按季度打卡发放劳务报酬,按标准兑现第一、二、三季度生态护林员人均3000元的劳务报酬补助,共完成资金拨付655.95万元。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既增强了基层森林资源管护力量,充实壮大管护队伍,有效保护了生态,又使无法外出、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就业机会,实现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就业增收,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七、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县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1.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县林业局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根据县委安排,持续结对帮扶春秋乡文王村、仓房村、胜利村,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和推进乡村振兴。文王村为林业局重点帮扶村,县林业局派驻驻村工作队,建立帮扶单位党总支与村党支部的党建联盟,协助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包保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帮扶村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帮扶村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县林业局机关51名干部职工持续帮扶春秋乡文王、万善村脱贫户138户,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每季度开展1次和走访慰问,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和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户稳脱贫,奔致富。
2.大力支持帮扶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为提高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培育主导产业,以采石、菊花、苗木基地建设、租赁收入、入股分红为发展方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为进一步支持帮扶村文王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银多次到村开展调研和座谈,了解文王村脱贫攻坚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帮扶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村两委共同谋划,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产业,促进帮扶村环境改变和村级集体壮大,促进文王村发展。2023实施帮扶项目数2个,扶贫工作经费20万。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55人次。
七、积极开展消费扶贫。
为化解新冠疫情对扶贫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县林业局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有效作用,鼓励和倡导职工加入消费扶贫行列中。通过消费扶贫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了脱贫户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户奔向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巩固脱贫成果。截止目前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共购买各类农副产品近9万元,帮助脱贫户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