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戒掉游戏的人可能不以为意,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游戏可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的高中同学们一到聚会的时候就聚众打农药。 然而我今天要说的不是手游……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华为的手机不适合玩游戏”,反正我是有点同意的。接下来请看我的详细分析。 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一样,对GPU有一定要求,只不过手机没有独立的显卡,而是集成到SoC当中。 说到SoC,华为一直秉承着“高端机用自研SoC”的传统,这就是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 我们从“万恶之源”海思K3V2开始说起。K3V2这款芯片,虽然纸面数据非常碉堡,什么“最小封装的四核处理器”(实际上是因为没整合基带的原因)、“16核GPU”,然而,因为比较老的工艺(45纳米)和奇差的GPU兼容性(Vivante的GPU的毛病,太不主流了),不仅发热大,而且运行游戏也总出错。 然而,你真的以为K3V2很快就会被淘汰吗?当然不是,这款芯片足足用了两年多,而且都是高端机。 让我来盘点一下那些被K3V2(包括K3V2E)“祸害”过的手机吧:华为D1Q(旗舰机)、华为D2(也是旗舰机)、华为P2、华为P6、华为麦芒、华为荣耀四核(也就是荣耀2,U9508)、华为Mate、华为荣耀3…… 为什么华为没有D系列了?和K3V2的不良影响不无关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芯片,华为还是一条路走到黑的用了下去,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华为现在的芯片才走向巅峰。 接下来是麒麟910,其实本来的传言是叫K3V3,但是华为肯定知道K3系列的名声已经恶臭不堪了,所以才换了一个霸气点的新名字。这款四核A9的芯片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GPU是Mali450,还是ARM的Utgard架构,不仅不支持Open GL ES3.0,性能也不怎么样。但是相对于K3V2而言这已经算是久旱逢甘霖了,这次终于用了一个还算能用的GPU(ARM的Mali不仅是公版架构,也有三星、联发科等大厂的支持)。 真正的春天是麒麟920系列,这次不仅用上了A15架构,也整合了业界最快的Cat.6基带芯片(华为和高通的基带大战就此开始)。不过这次的GPU依然只是能用的水平,Mali T628 MP4,虽然是新架构,但是依然比不上高通芯片的GPU。不过我们也能看到华为的努力,这次终于在高端稳住脚跟了。 然而好景不长,台积电20nm玩脱,A57架构高功耗,最终导致华为麒麟930系列只能使用全A53的架构,GPU和基带没有进步,工艺换成了28nm HPC,虽然没有像高通骁龙810那样成为“火龙”,性能却难以走入高端。那是世界智能手机最黑暗的一年。 不过黑暗总会过去,华为抢到了16nm FF+的首发,麒麟950也就诞生了。这款芯片现在看来就是两个字——均衡,虽然基带还是Cat.6,但是CPU表现确实非常棒的,和半年后的骁龙820系列比也毫不逊色,只是GPU依旧羸弱,Mali T880MP4,虽然和Helio X20这个不成器的芯片是差不多的,但是三星在8890上已经MP12了,这才勉强和骁龙820的GPU打平。 不过华为也来了回“火麒麟”,那就是麒麟960。为了和骁龙820的GPU竞争,960的GPU使用的是全新架构的Mali G71 MP8,不过频率高到恐怖的1037MHz,这直接导致满载功耗超过10瓦。其实抛开GPU,麒麟960的设计还是比较靠谱的,全新的A73架构很高效,基带也提升到Cat.12水平,日常使用完全没问题,就是玩游戏时瞬间露馅。 2017年的华为就谨慎了不少,换装10nm工艺的芯片的GPU没有玩高频,使用的是G72 MP12@746MHz,不过依然不够看,麒麟970的风评也比较一般。 终于来到2018年了,华为拿出了麒麟980,全新的7nm工艺让华为有更大的空间施展能力。这次的GPU使用的是G76MP10,性能达到了骁龙845的水平,只不过,它的对手是骁龙855了。
可以看出,华为的每一代芯片都避免不了GPU不强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华为在GPU上已经越来越愿意“下本”了,虽然还是“铁打的Mali”,但对于我这个非游戏玩家来说已经知足了。 不过目前来看,游戏玩家还是别选华为了,骁龙855的GPU表现会更好,价格也有优势。但是980打打712、675之流应该没问题。
(图片源自网络)
Sasuga Setsuna ETAC Labs——An organization of Mizuiro-Aqua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1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