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理由”与真相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理由”与真相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唐纳德·特朗普向二战结束后来之不易的全球经济架构扔了一枚手榴弹。”这是日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对特朗普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评价。特朗普自当选总统以来,其鲜明的个性以及似乎从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让他一直处于舆论的风暴之中。这次他所面对的风暴也似乎前所未有的“大”,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包括政府、组织、企业等都提出抗议。即便是美国内部,很多州的州长也都明确予以抵制。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低碳的浪潮、能源革命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特朗普的决定是逆潮流而行的,也会耽误美国自身未来发展。

“风暴”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发布声明:美国民间已经选择了低碳的未来——即便没有美国政府的领导。尽管美国选择加入了拒绝《巴黎协定》的“小阵营”,美国各州、城市、企业都会挺身而出,更加努力,捍卫地球的未来。“风暴”首先来自美国内部。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发表声明称,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受到误导的荒唐做法”,加州将予以抵制并在地方政府层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布朗表示,白宫选择了错误的做法,无视科学研究成果,充当“逃兵”,放弃承担国际义务。“特朗普先生正朝着一个方向走,与全世界其他人正在走的方向背道而驰。”
    布朗还与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联手,宣布以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美国1/5、人口合计大约6800万的3个州为基础,并召集其他各州,设立“美国气候变化联盟”,共同承诺继续履行《巴黎协定》义务,在各州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布朗表示,这是紧迫事宜。之所以紧迫,是因为我们今天的所做所为,会在今后许多年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今后10年、15年以至20年,海平面将上升、气象状况将更为极端,所以,我们必须行动。
    与此同时,包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旧金山在内的美国68个城市共同签署声明,作出与上述三名州长相同的承诺。
    国际上,目前除了极个别大国没有明确表示批评特朗普的做法之外,已有数十个国家的首脑明确表态,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法国。刚刚担任总统不久的马克龙分别用法语和英语连续发了24条推特,表达法国对执行《巴黎协定》的决心。在发布的推特中,马克龙号召那些有志于为缓解气候变化而努力的人来法国,共同为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意大利、法国、德国三国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回应特朗普:我们认为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是不可推翻、不可修改的,因为这是我们星球、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
    企业界方面,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半小时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发布推特宣布辞去在特朗普顾问委员会中的职位:“气候变化是真的,退出《巴黎协定》对美国不好,对世界也不好。”
    斯蒂格利茨坦言,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正在被摧毁,这甚至在特朗普毁信退出190余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前就已然发生了。
    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特纳勋爵6月3日在“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美国已走上错误的道路。

“理由”

    美国总统特朗普华盛顿时间6月1日下午3时36分在白宫玫瑰园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这是美国在近20年里第二次退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协议。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迁框架公约》(UNFCCC),要求各签署国自愿制定大棚气体减排指标;1997年,第一份有法规约束力的气象协议《京都议定书》出台。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小布什政府却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潜移默化影响美国经济腾飞”和“发展中国家也应当负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随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工业强国也退出《京都议定书》。
    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开始协商新的条款,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甚至缔结新的气候协定。但条件是必须“对美国公平”。特朗普抨击了《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每年筹资1000亿美元支援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表示《巴黎协定》通过绿色气候基金将财富转移到其他国家。而为了将美国经济增速提升至3%~4%,美国需要一切形式的能源。
    特朗普还无端攻击了中国和印度。他说在《巴黎协定》的条约之下,未来许多年里中国将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印度则可以在2020年把国内煤炭产量提高一倍。
    “将一个服务业等产业已经非常成熟且拥有全球最强科技和最强金融实力的经济体,与一个工业化、城镇化还远没有完成的经济体相提并论是错误的。”邹骥认为,中美两国的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也不一样,目前美国人均GDP已接近6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才刚刚超过8000美元。美国在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以前,人均碳排放量也一直在上升,达到峰值后人均排放量经历了持续约20年的平台期,直到2007年后才开始下降。中国目前仍处在人均排放量持续上升的发展阶段,但根据估算,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对应的人均GDP也才1.4万美元左右,人均峰值排放量不会超过每年10吨。这比美国每年人均排放量22吨少了一半以上。而且,中国达到峰值后,预计也不会像美国那样经历20年那么长的平台期,而是将步入迅速下降通道。

真相

    日前发布的《2017美国蓝皮书》指出,在美国,民主党一向主张清洁能源,而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则对此持批判态度。奥巴马政府时期,根据美国著名智库“美国进步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新当选的100多位共和党议员中有超过50%否认“人类行为造成气候变暖”。
    原因很简单,这些高碳行业和“高碳州”是共和党选票的重要来源。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2015年,地热、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这些完全不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仅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而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占比高达81%。为节能减排,奥巴马政府制定了清洁能源计划,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提高化石燃料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作为电力能源;大力推广不产生碳排放的新能源。前两方面意味着美国传统能源企业需要大量追加投资、升级设备,第三方面则是给美国传统能源企业培养竞争对手。支持共和党的能源集团自然对这些政策深恶痛绝。
    随后,共和党人特朗普上台,然而他的任期只有4年,所以他更在乎看得见的短期利益,才找到了《巴黎协定》这个突破口。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为能源集团打破了“节能减排”这个紧箍咒,使得能源集团更容易获利,短期内还可能使美国能源价格下降,顺带降低美国制造业的一部分生产成本。
    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特朗普与共和党建制派搞好关系,也有利于短期内缓解美国制造业的颓势,抚慰一下支持特朗普的那部分“愤怒的蓝领”。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确实是在“兑现”竞选承诺,而“兑现”承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自己——既有利于在共和党内争取盟友,又能从社会下层收获更多选票。
    “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中获益,美国这个决定是‘损人不利己’的。”邹骥认为,这个决定最先损害的就是美国自身的利益,一是会损害其自身长期战略竞争力,二是会损害其国际领导力和影响力。
    “现在,我们明白,世界也不能依靠美国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了。欧洲和中国承诺继续创建一个绿色的未来,这是正确的事,对星球是正确的,对经济发展也是正确的。”斯蒂格利茨说。
“《巴黎协定》仍是194个国家签署并已得到147个国家批准的历史性协定,它不会因单个缔约方的要求而重新协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表的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