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数字人民币在北京、深圳等地试点发行后,这一新型货币形式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近期,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成都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首次在西部城市落地。这一变化为移动支付战场的新一轮竞赛吹响了号角。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数字人民币”,获取更多资讯。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是中国消费者寄予维权厚望的“春晚”。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以“提振消费、从心开始”为主题,智联招聘、360搜索、UC浏览器、英菲尼迪、福特等知名企业被曝光。
从曝光的内容看,人脸识别、虚假广告、手机清理软件等都属于文化科技都范畴,晚会上也发布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重点关注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等方面。
文化产业新闻发现,今年315曝光的文化科技公司和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2021年主题:提振消费从心开始
大家都知道,2020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但是在全中国人民的努力拼搏下,我国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同时,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可以说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消费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占到经济总量的38.6%。
2021年“3·15”晚会聚焦“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本届晚会主题的设定,就在突出内循环的背景下,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乘风而来。
一分钟看完315晚会
今年的315晚会主要内容有:
1、被滥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 均在列。
2、伸向简历的黑手: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招聘平台简历给钱随意下载。
3、老人手机里的陷阱:手机清理类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
4、搜索之「病」:360 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条,UC 浏览器涉及为无资质公司投虚假医药广告。
5、又见瘦肉精:河北养羊大县又见瘦肉精,瘦肉精羊流向多地。
6、「瘦身」钢筋: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上万吨翻新钢筋流入工地。
7、名表维修猫腻多:手表小病大修成行业通病,手表原封不动躺一夜,几千维修费就到手。
8、锈迹斑斑的变速箱: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这款福特汽车设计存缺陷坑消费者。
9、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这款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给封口费?」
涉及文化产业的主要是前四点,我们来依次说一说
科勒卫浴等门店安摄像头收集人脸数据曝光
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
315 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 20 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比如,在无锡宝马汽车 4S 店记者发现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港汇恒隆 Max Mara 专卖店,记者看到了万店掌公司的摄像头。
科勒卫浴也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315 记者注意到,科勒卫浴的摄像头上标注着「万店掌」字样。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其中,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透露,「这种摄像头已经安装了几十上百万个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薛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平台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收集人脸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智联招聘简历给钱就可随意下载,大量流入黑市
智联招聘声称拥有 1.8 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然而在一个名叫「58 智联粉」的 QQ 群里,315 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 7 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
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这些个人简历是如何被泄露并在 QQ 群里被贩卖的?315 记者发现,在智联招聘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
记者还发现,还有人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记者发现,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对企业账户同样存在管理漏洞。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 QQ 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
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有 700 多万条。
手机清理类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
70 多岁的李女士通过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机,但她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
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员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 App,自动清理过程中又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
不断「提醒、下载、清理」,同样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接着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 PRO」。
然而测试人员对「手机管家 PRO」进行测试后发现,这款 App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
揭秘360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接
315 记者在 UC 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
广告里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文章中多次醒目标红老师的微信号。
315 记者微信添加了这位老师,对方简单询问过病情后,就向记者推荐「白背三七诺丽果粉」。记者发现,这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不仅是 UC 浏览器,在 360 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
近年来,315 晚会针对互联网中的虚假广告问题进行过多次报道,2020 年 3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强调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
这些广告又是如何改头换面,登上浏览器呢?
在 360 上海广告总代理经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称:「在网站里面不能有任何品牌。把微信推给人去聊聊,聊完之后卖产品。」
对于这样的广告违规不少代理公司心知肚明。就算对方没有资质,广告也能投放出去。
315 记者只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
专家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就连点赞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交了钱就能上,记者在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上进行搜索,果然找到了代理公司制作的这两则虚假广告。
提振消费的关键,是提高收入
今年的315晚会主题,“提振消费”的地位颇高,不但需要商家诚信经营,提振消费或许需要更多坚实的东西。
3月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讲了几点有关“提振消费”的看法:首先,传统消费要升级;第二,新型消费要培育希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及跨界融合,来使这些新型消费能够带动消费,扩大消费,第三,消费平台要创新,让消费下沉,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方便老百姓;第四,消费环境要改善,下一步在农村消费方面要发力,比如说乡镇要建立商贸中心,电商要全覆盖。
315晚会和王部长都非常正确,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小编的狭隘观念是,“提振消费”的根本在于:
提高收入。
2018年,吴晓波频道有一篇文章是,《我们不需要一台毫无杀伤力的315晚会》,文章的结尾是,“我们所憧憬的美好生活,依旧需要它揭露一切的勇气”。
但即使有杀伤力,315晚会似乎也离这代人越来越远了。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天举办的315晚会,有很多意义: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了消费者维权意识,通过对有问题的企业和商家曝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到危害。
但现在,实现这些意义的途径越来越多了。互联网时代的渠道巨变,带来的是传统媒体对企业的监督,向民间媒体和个人转移,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多的路径以解决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的问题。
有媒体报道,现在年轻人投诉都不找315了。
中消协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82249件,解决749317件,投诉解决率76.29%;在2000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6496件,解决率为96.17%。这意味着,与二十年前相比,中消协全年受理的投诉事件只增长了27.6万件,解决率却从96.17%降至76.29%。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年轻人们,更是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互联网进一步完善了这代人的维权意识教育。
而另一方面,新媒体上的揭黑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相比之下,315晚会的作用正在不断弱化。
有文章曾经总结了三十年来315晚会的主题变化,折射出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消费结构变迁,从单一到多元;消费需求的变迁,从大众化到个性化;消费模式变迁,从实体店铺购买到网络消费;社会价值观变迁,从传统意识到契约意识。但小编想知道的是,时代在变,315晚会是不是不应该只是主题在变?
当然,或许没有315晚会才表明社会的真正进步,因为正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天天都是315。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部分资料参考:央视财经、财经无忌
推广:文如影
文化产业新闻:
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资讯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 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1981.html
上一篇
2023年全球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