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冰信号器原理
结冰信号器原理感受并传递航空器表面结冰信息的装置。结冰信号器系统对结冰探测有时间上的超前性,从而具有结冰预警功能;系统还能给出多个结冰部位的不同结冰速率(结冰强度)、优良结冰厚度(结冰程度)等信息,使关于结冰状况的信息更为具体和**;系统还能给出除冰效果信息等。总之,系统对飞机结冰的探测和预警更为及时、准确和可靠,大大提升飞行人员对结冰危情处置的能力,增强飞机结冰**防护水平。
依据传感器不同的工作原理,结冰传感技术可以分为光学法、热学法、电学法、机械法、波导法,具体分类如表1[3-4]所示。
表1所列结冰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飞行器、动力机械表面的结冰探测。飞行器、动力机械表面基本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少,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但在道路应用方面,路况比较复杂,行驶车辆、沥青性质等都会对传感器的精度造成巨大的影响,只有电容法、振动法、光学法很少一部分技术用于路面结冰探测。
此外,电容和振动传感技术属于接触式传感技术,传感器需要埋设在路基下,传感器在安装、维护、更换方面的费用较高,寿命也较短。
因此近年来非接触式传感技术尤其是红外传感技术因其安装维护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干扰小等优点在道路结冰探测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红外结冰传感技术主要分为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和中红外结冰传感技术。
二、近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
2.1 近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原理
近红外光波长范围为0.75~3μm,也被称为反射红外。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近红外光源发射近红外光到路面,光电探测器接收来自路面的反射光,通过微处理器对反射光的解析来判断路面处于干燥、水面、冰面或雪面。
由于近红外结冰传感系统需要近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因此也被称为主动式红外结冰传感技术。
该技术能实现路面结冰检测的原因在于当近红外光以一定角度照射到道路表面时,反射光的性质会发生明显改变。
反射光的性质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取决于表面材料,如沥青、水、冰、雪对红外光波长的吸收不同;另一方面取决于表面粗糙度,它会影响光的散射方式。
当路面是干燥的,反射光主要以散射为主。当路面被水和冰覆盖时,路面变得光滑,光的散射会逐渐向镜面反射转变。当路面被雪覆盖时,反射光仍以散射为主,难以进行检测,这是由于雪是一种良好的散射体。
2.2 近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按照探测面积的不同,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可以分为单点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和近红外成像结冰传感技术。
单点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由于单一特征反射波长不能较好区分路面的干、湿、冰、雪状态,因此需要使用多个特征波长或波长带进行路面状态的区分。
瑞典中部大学[5]采用了三种特征波长(960nm、1550nm和1950nm)以及数据群集的方法,很好的区分了路面的各种状态。
单点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因其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算法简单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我国测试技术研究院[10]基于这一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非接触式遥感路面状态检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识别路面覆盖物的类型,实现了水、冰及雪厚度的计算,已在湖北汉阳高速、连云港汾灌高速以及北京和四川等国内多条高速公路上成功应用,路面状态检测准确率达100%。
单点近红外结冰传感技术可以**的区分路面的不同状态,但该技术存在路面检测范围小,车辙和车辙之间的不同路面状态可能存在误报情况等缺点。近红外成像结冰传感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测量范围小的问题,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
瑞典中部大学[11]采用近红外成像仪与不同过滤器的配合,对K-近邻法(KNN)、神经网络法(NN)、支持向量机(SVM)、判别分析法(DA)、偏*小二乘法(PLS)以及*短距离算法这六种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除*短距离算法外,其他都有94%以上的路面状况分辨率。在路面现场试验中,只有KNN和SVM能较好的分辨路面的不同状况,但KNN算法相对比较耗时,对于实时监测不利。
近红外成像结冰传感技术虽然可以很好的分辨路面的不同状况,但需要依靠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处理器性能要求较高,耗时比较多,而且设备费用比较高,目前实际应用较少。
三、中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
3.1 中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原理
中红外光波长范围为7~14μm,也被称为热红外。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当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优良温度零度0K时均会发生热辐射,其热辐射产生的光谱主要是位于红外波段。
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大小与物体的温度以及物体表面性质有关,满足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R=εσT4,其中:R为辐射量(W·m-2),ε为辐射系数,σ为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T为优良温度(K)。
物体表面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就越短。由于物体各个部位温度不同,辐射率不同,红外探测设备接收的温度信号就会不同,通过分析这些温度信号的改变就可以判断表面的情况。
中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主要受表面辐射系数、大气条件和温度的影响。辐射系数的影响主要在于表面材料的不同,导致材料的辐射能力不同。
然而干燥沥青路面的辐射系数在0.93到0.95之间,水面的辐射系数在0.93左右,冰面的辐射系数在0.97到0.98之间。因此即使气候发生改变,表面辐射系数对测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大气条件对测量的影响主要在于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红外线的吸收。图3为大气中水汽对红外线的吸收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3~4μm,4.5~5μm,8~14μm这三个区间水蒸气对红外光的吸收很少。
因此红外传感器的工作范围一般是在8~14μm,大气对它的影响较小。
3.2 中红外结冰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中红外结冰传感技术的核心在于红外测温,通过温度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路面状况。
水和冰之间相互转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瑞典**理工学院[12]利用这一现象,通过机场现场路面以及实验室中气候箱的大量实验验证了可以通过红外温度仪测定温度信号来探测沥青路面的结冰过程。
然而该方法不能测定白霜或者由雪压实产生的冰面,也不能判断冰在路面上的存活时间。
瑞典中部大学[13]在红外测温仪的基础上,做了部分红外热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温度信号来区分路面的不同状况,但分辨率不高。
该技术由于采用相对单一的温度信号进行路面状态监测,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与路面其它一些参数如湿度、风速等配合,形成道路气象站,从而进行路面状态的区分。
四、小编总结
为了提高道路行车**,实时监测路面结冰已成为保障生命财产**、避免交通堵塞的迫切需求。
基于红外技术的路面结冰预警系统因其非接触式、安装维护简单、耐久性强、信号处理简单等优点,在道路结冰监测方面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和研究。
此外,该系统收集的路面路况数据不仅可以用于道路维护方面,也可以用于道路气象数据的统计,为建立大型道路气象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对发展智慧交通和推动我国道路交通气象检测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孔空速管|攻角传感器|侧滑角传感器系统 加热型空速管
碳纤维空速管|不加热空速管 微型迎角传感器|侧滑角传感器|空速管系统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