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代EPYC发布以来,AMD摆脱了推土机架构的拖累,在服务器领域的飞速进步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除了桌面级核心数相对较少的普通Ryzen CPU,AMD面向HEDT市场也推出了性能更强的高核心数线程撕裂者系列,凭借连续两年的单核性能增长与核心数翻倍,使intel高端平台难以应对市场竞争而颜面尽失。
然而,线程撕裂者毕竟是桌面级产品。虽然可超频的优势让它的性能得以超过同规格EPYC,但AMD的产品线还是泾渭分明。线程撕裂者失去了非常多的功能特点:原生PCIE通道数减半,由于没有采用服务器平台的SoC化设计,芯片组还要占去四条;内存通道被削减一半,这在线程撕裂者2990WX上带来了尤其严重的问题;不支持RECC内存,最大支持的内存容量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不仅如此,最新发布的EPYC Milan截至目前仍然缺少对应的线程撕裂者型号,这也使得选择霄龙的理由又增加了一条。总之,对于不需求超多核心数和更高稳定性的用户,EPYC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尽管服务器通常以带有保修的整机出售,但我们也能通过EPYC的型号分类和发展历程,一览旗舰产品的本来样貌。
霄龙的型号和分类
霄龙CPU的命名规则较为简洁和浅显,P后缀的CPU仅支持单路,例如EPYC 7551P,而不带后缀的CPU支持双路,如EPYC 7371。由于单路处理器即可提供很多核心数,而EPYC的节点内多路扩展能力又不尽人意,AMD对单CPU高性能有一定的关注度,与intel Xeon W系列有较大的定位差距。一些霄龙为了与其他型号区分,还会采取在数字中间增加字母的方式加以注明。字母的运用规律很难找出,幸而霄龙系列本身型号不多,我将在文章中加以分析。
相比Rome,Milan的重大改进是取消了CCX设计,将每个Die内的核心直接以环形总线互联,这显著提高了缓存一致性,在一些重视缓存性能的应用里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提升。当然,相比Naples到Rome的改进幅度,这更像是小修小补。据称下一代霄龙Genoa不仅更新核心制程工艺,也将替换IOD老旧的GF 12nm工艺,从而实现12通道内存的兼容以及PCIE5.0,核心数也会迈上96核的新台阶。或许随着Genoa处理器的发布,CPU市场将再次风起云涌。
EPYC 7601:一代霄龙旗舰,相比当时的竞争对手Xeon 8180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能在部分领域与对手平起平坐,相比推土机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与MSRP上万美元的Xeon铂金旗舰对比,霄龙的报价显得非常有性价比。默认条件下EPYC 7601频率并不理想,基准频率仅为2.2GHz,最大单核Boost频率也不过3.2GHz,而一代Zen本身的单核表现也不是很强大。不过一代霄龙CPU可以通过破解超频的好消息着实吸引了一些玩家,3.0GHz以上的全核频率使之更加亮眼,不过这些操作有一定的风险。32核一代EPYC还有7551/7551P/7571,由于降低了频率,它们的售价都更低一些。
EPYC 7H12:由于二代正式版霄龙不再支持破解超频,功耗就成了限制CPU性能发挥的桎梏。相比EPYC 7702的200w和7742的225w,定制版EPYC 7H12的280w功耗带来了不小的性能优势。它的基准频率即可达到2.6GHz,最大Boost频率比7742低0.1GHz。拥有二代霄龙最大核心数和完整规格的7H12无疑也是最强性能的代名词。除此以外也有价格更低的240w型号7V12,退而求其次也有EPYC 7662和仅支持单路的EPYC 7702P可选。总之,AMD的64核128线程EPYC根据频率和功耗的区别被高度细分,实在难得一见。
EPYC 7R32:280w的48核96线程CPU,基准频率来到2.8GHz,同样是核心数和频率比较均衡的设计。线程撕裂者仅有24、32核和64核的版本,留下了48核的定位空缺,EPYC则在每个定位阶段都有丰富的型号可选。AMD同样有多个版本的48核EPYC可选,例如功耗240w的定制型号EPYC 7K62和225w的普通型号EPYC 7642。完整的256MB三级缓存是这两个型号具备的一个优势。
EPYC 7763:Milan顶级旗舰产品,绝大部分领域相比上一代的旗舰产品EPYC 7742有明显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拜280w TDP所赐,如果与前一代定制型号EPYC 7H12相比,一些优势将减小甚至消除。7763是均衡且强大的旗舰,但如果对多核性能有很大需求,等待Genoa发布再进行选择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决定。
EPYC 7663:EPYC初次出现56核的核心数设定,或许是受到了竞争对手Xeon的影响。当然,Xeon的核心数源于其Mesh的架构设计,并不像AMD这样刻意为之。56核的7663和28核的7453将成为intel直接竞争对手,与Xeon 9282和Xeon 8280正面交锋。或许AMD这样做确实是为了通过同核心数对比展现自身实力?
EPYC 75F3:又一个核心数与频率均衡设计的CPU,TDP设定一骑绝尘达到了7763的水平,最高可以将cTDP调节为280w。更少的核心数带来了更高的运行频率。它的设定有着Threadrippper Pro的影子:多核性能不落下风,单核Boost频率达到4GHz,还支持双路CPU。这让它的应用场景灵活性增长到了空前的程度。
霄龙主板选择方案
相比intel,AMD霄龙的主板可选型号并不太多。EPYC发布至今也仅有三四年时间,没有照顾到更多细分市场也是情有可原。一个例子是双路EPYC E-ATX主板,超微有两款,永擎至今只发布了一款。intel至强可扩展CPU不仅有更多的主板型号,甚至还有标准E-ATX宽度的加长款多GPU主板,例如X11DPG-QT。想要发挥霄龙的PCIE和内存扩展性优势,机架式服务器是更好的选择。
霄龙主板的CPU供电配置不及主流WRX80或TRX40,最高规格的单处理器供电是永擎EPYCD8采用的7相直连IR TDA21472,而供电散热设计也明显差于游戏主板,对风道的依赖较大。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破解超频情况下CPU能达到的频率,不过应对默认条件自然是绰绰有余。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多条高功耗RECC内存的需求,霄龙主板的内存供电规格普遍高得惊人,游戏主板不需要应对RECC内存,自然也不需要霄龙主板那样高规格的内存供电。
总之,在选择霄龙主板时,需要考虑清楚使用需求。主板厂商已经开拓了不少细分市场,尤其是永擎,不仅推出了相应的MATX型号,甚至推出了一款加宽ITX的小型EPYC主板,CPU插槽占据了主板三成以上的正面空间。与之而来的代价是,这张主板只有四条内存插槽和一条全长的PCIE插槽。尽管有大量Oculink接口,这对EPYC的高扩展性还是不小的浪费,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推荐。
参考或引用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