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始于受众,又终于受众,可以说,受众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容取向、形式风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推进和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受众的思维以及获取新闻的途径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新闻编辑又一次面临重大的挑战。电视新闻编辑只有转变思维,深入剖析观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提升电视新闻质量。
一、受众视角下电视新闻编辑所处困境的因素
(一)电视新闻编辑与受众的主体地位转变。作为接收信息的群体,受信息化时代浪潮的影响,过去的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是单向接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是双向输出,电视新闻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受众手里,对电视新闻的内容、形式,他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转变。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逐渐由电视、电脑的有限方式转变为电视、电脑、手机、LED大屏等多样方式,时间和地点选择性更为自由、更富有弹性。同时,在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时,受众更多地依赖于通过定位、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综合分析、精准推送的新媒体,个性化受众随之凸显,大众受众逐渐销声匿迹。如果电视新闻编辑依旧沉浸于单一的媒介,不打破单一媒介的壁垒,就很难让精彩内容落点精准。
(三)受众新闻内容关注点的转变。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关注点由追求量、鲜、奇逐渐向追求实、效、质转变。受众期待通过新闻了解一些重要信息,不仅有助于面对即将来临的变化采取有效快速的应对措施,而且可以提升受众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品质。
二、受众视角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电视新闻编辑者的服务意识。电视新闻编辑的直接目的在于服务受众,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受众获得富有价值的大量信息,不仅拓宽视野,实现自身交际水平的提升等价值,同时也可以了解新闻动态。因此,新闻编辑者应始终将镜头聚焦于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始终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在电视新闻编辑中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创作与传播。
(二)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内容。作为电视新闻的核心组成部分,新闻内容直接影响着受众的关注取向,更影响着的电视新闻的播放效果,因此,在选取及编辑电视新闻内容时,要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从求近、求质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满足求实的心理需求,选择与受众息息相关的内容。电视新闻编辑编在创作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在前期现场采访和编辑过程中纳入受众参与,通过网络投票选定主题和内容的方式,让受众参与电视新闻决策与谋划,对投票率高的主题加大编辑投入力度。二是满足求效的心理需求,有效转化政策信息。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应当第一时间掌握大量的国内国际前沿新闻信息,并对最新内容进行剖析解读,同时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和最新新闻事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活泼的音频内容将政策传达给受众。三是满足求质的心理需求,实现受众的梯次化信息。电视新闻的受众面较为广泛,在有限的版面内可以通过新闻链接、视频、音频、文字、动态图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电视新闻的层次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三)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形式。电视新闻节目的最终呈现形式与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摒弃传统的信息推送习惯,采取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方式,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一是以受众接收信息实效性为载体,提升画面和声音的感官效果。一方面,屏幕文字、电子图表与动画等与采访中摄取的画面互为补充,形成视觉元素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采用以播音为主,其他类型声音适当介入的模式,引入同期声、记者的过音旁白、原音等多种类型的声音元素,与播音文字稿交替出现、互为映衬,使新闻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增加趣味性。二是以受众接收信息的多样性为载体,形成纵深融合效应。通过“向外融合,与其他电视新闻台、报社达成合作共识”、“向内融合,打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的两种模式,拓宽电视新闻的发展路径。例如,吕梁广播电视台《第一民生》栏目不断创新编辑形式,通过开通8331890帮办热线、开启微信公众号等模式,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三、结语
在受众需求个性化的当下,新闻编辑者唯有提升服务意识,深扎群众之中,以受众“求实、求效、求质”心理出发,从群众关心的话题小切口入题,加之新颖、多样的创作方式,才能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