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健康大数据时代下的医学生统计素养培养

健康大数据时代下的医学生统计素养培养

健康大数据时代下的医学生统计素养培养

                    ——《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实践初探

许茜 刘志臻 俞向梅 蔡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统计意识并不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而是一种在医学工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对数据的领悟和敏感度。在健康数据爆发性增长的今天,网络上的医疗数据真假混杂,经常存在偷换概念,如以极端值替代平均值等错误表述,需要我们具备统计意识,审慎对待这些数据。再如流行性疾病感染的初期,接触健康数据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统计意识,则能够敏锐地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决策,成为疾病的“吹哨人”。由数次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统计意识可能会在公共医疗界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全世界的卫生安全状况。因此,培养良好的统计意识,是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的关键方向。

 教师在讲解医学统计学各章节知识时,应结合最新最前沿的健康医疗数据。如在疫情期间,采用我国公布疫情数据图表,生动地解释《计数资料统计描述》章节中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率的标准化法、动态数据及统计图表这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并且,在传统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疫情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如对数比例、线性比例、面积固定等多维度对比呈现形式,以便能以更深的洞察力获取数据变化趋势。并通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上实时更新的全球疫情数据数据可视化举例,直观展示了中外抗疫情况,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除外,众多引起公众重视、开放可获得的医疗卫生大数据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如国家人口普查数据、各地市体检数据、疾病发生分布等,都可以作为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中的素材。教师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定期开展讨论和集体备课,将此类素材引入课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视化被视作统计素养的一种手段和目的,支持基于数据推理的产生和修改的经验,是统计素养的目标之一[25]。可视化软件使得学生能够动态地探索和分析大量数据中呈现的信息,并促进更深入的理解和统计能力的提高,是对基础统计知识的升华。建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抽象,是统计和临床真实世界之间的桥梁[26]。目前在国内外科研课题和硕博论文中已经见到诸多利用医学数据进行模型构建、深度学习的研究[27-32]。课程中设置统计建模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和解决统计问题的能力。如可要求医学生在临床真实情境下提出问题和收集数据,研究如何创建、比较和批判性反思模型,并解释结果对真实世界的影响。

然而,展示图表和加强建模,是除了统计知识以外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统计学教师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统计能力,使得在医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的连续培养中,做到从构建能力基础到提升能力应用,使得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适应健康大数据对医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Medical Statistics

 

Xu Qian, Liu Zhizhen, Yu Xiangmei, Cai Jing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level of health big data in the new era,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new requirement for future doctors in the era of health big data is that they should have good statistical literac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ers should guide and permeate the statistical literacy through four aspects: statistical awareness, statistical knowledge, statistical ability and statistical morality, so as to give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