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都是害怕成那个1才996
有人说:别别别,还是别取消361了,大锅饭的话我还怎么像以前一样年年10个月年终奖,非得让团队里的废物和努力认真的人拿一样钱才行?
有网友说:3.25对长远业务是有伤害的,因为有末尾淘汰的压力,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绩效季前搞出东西,而阿里又是看增量不看存量的东西,就导致每年都搞新东西,旧的没人管,产品得不到积累,没有定力仔细打磨,很多内部工具就是这样,类似的工具好多,但没一个好用的,因为维护和优化的kpi肯定不如搞一个新的……
有人说:爬的越高才能看清楚,361从来不是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大部分绩效是被安排的结果,是你对未来的预判。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有网友说:说了句大实话,361让一些人工作性质都变了。
有人说:但是这个制度给了很多努力上进的员工机会,快速晋升和获得大量的财富… 很多公司大锅饭让员工没有机会
有网友说:361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也见过比较牛逼的team,每个人都很ok,但还是要有人背1,这就是有限的地方,也是有副作用的地方。类似的反面,就是在一个都是咸鱼的team里,咸鱼也可以不背1甚至375。
人人自危的氛围下,凝聚力是不够的。
有人说:996和361是一体的啊。996了,多加班的钱不均分,资本家才能更省钱。
有网友指出,在“361”体系下,员工们如同被PD驱赶着完成任务,绩效评定往往依赖于一些模糊的标准,如“商业思考”、“大局观眼界”等,这使得许多明明勤勉尽责的员工也不免感到迷茫与自责。他们担心自己成为那10%的“325”,即便没有延误产品需求,也会因主观评定的不足而备受打击。
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361”制度为优秀员工提供了快速晋升与财富积累的机会,打破了“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激发了团队内部的竞争活力。然而,这种竞争也带来了显著的副作用:为了躲避末尾淘汰的压力,员工们往往急于在短期内拿出成果,而忽视了产品的长期积累与优化,导致内部工具冗余且质量参差不齐。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