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歌(鞠躬),毕业于某985的建筑类专业硕士学位,是一名AI产品经理,AIGC产品经理研习社发起人,至今已帮助 200名同学进入AIGC行业。
1.
我的转型之路与AIGC快速入行指南
我 并不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故事几经波折, 我是同学中最早一批放弃设计理想进入产品经理行当的人,然后又从传统产品经理转行到当时小众的AI产品经理方向。当时的AI1.0已经进入发展的尾声,我所在的公司的运转十分吃力,AI产品经理岗位相比于其他赛道的 产品经理在求职市场上显的较为小众。 但是一场属于AI的机会正悄悄的到来。
◾ 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掀开了大模型浪潮的序幕
◾ 2023年年中市面上开始出现了AIGC产品经理的岗位
市场告诉我AI从1.0过渡到了2.0,市场要的是对大模型相关技术精通的人才。AIGC这次把大家拉到了同一起跑线,我迅速闻到了机会,迅速完成了从传统AI产品经理到AIGC产品经理的转型。
当时经常在转赛道途中把学习心得发布在小红书“北歌AIGC”上,2023年11月我有幸接受了《环球人物》的采访,题目赫然写着“AIGC产品经理岗位喷发”,那时我想,我也许可以为转行路上迷茫的大家做点什么。
回想几次转型如同西游记的取经路充满坎坷,我非常认真的复盘了过去的每段经历,我发现是有通用方法论的!
因为之前在校期间做过考研培训,当时帮助学弟学妹上岸总结了不少学习方法,我觉得学习一个特定领域知识的路子是固定的,于是我拿转行求职类比了考研备考。
首先圈定考题范围(对方要什么,研究招聘JD)——准备备考资料(补充自己缺的短板)——准备个人项目,保证项目闭环——多做模拟题(收集面试模拟题)——以考代练(多备选面试试手)。
我将这次的方法录制成了《AIGC产品经理快速入行指南》发布在b站,在2023年12月上传后播放量突破了1.7万,也帮助了很多同学梳理了转行思路。
我在里边也一直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只有认知会困住你”,这句话的原文来自于音遇创始人Albert在对谈的一句话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构建的,只有认知是壁垒,其它都不是。”
2.
AIGCPM研习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句话说AI圈一天,人间一年。 大家都意料到,大模型是工业革命3.0的唯一抓手。大家可以看到的近乎所有的公司和人都在2023年开始进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我邀请了从互联网大厂到出海公司,我身边最优秀的一波AIGC研究人员作为我的合伙人, 他们是我身边大模型使用和应用经验最专业的人群,生活中是我的朋友,工作中是我的榜样。
AIGC产品经理研习社,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大家转行途中的认知成本,秉持“快、准、狠”的课程构建原则,我们尽可能的将我们学到的筛选到的“干货”更新进来,构建了从咨询-AIGC技能辅导-简历面试服务-工作推荐-能力拓展全部的流程。
课程几个月内就更新了4版,课程内容翻倍( ps:现在正在进行课程V5.0的升级,欢迎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截止到统计时间,我们已经为来自10余个行业的同学,给将近200名同学制定了个人转型方案。 offer数量已经突破了130个,覆盖了市面上跟AI相关的头部大厂、独角兽公司、创业公司。
3.
130个offer中建筑行业同学来势汹汹,最高涨幅167%
在我们辅导过的同学们里,来自建景规专业的朋友们非常多,他们的故事也非常值得讲,我们这130多个offer,建筑行业的同学拿下40%的江山。
说起背后的故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其中4位同学
他们先是其中一名同学找到了我们,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当时这位同学特别想转行,但是没有很明确的目标,甚至想要去海外提升一下学历来帮助自己转行( 这里也说一下转行常见的认知误区,在你本身学历足够的情况下它反而是个性价比比较低的选项),老师帮他分析了他的背景和几个选项之后,还是决定跟着我们的课程去学习;
比较戏剧性的是差不多跟他同一时间报名的,是跟他一个院(甚至是同部门)的另一个同学,他们在我们的开营仪式上才认出来对方。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和另外两个建筑领域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学习,约老师集体改简历和辅导面试等等。
这个小组里有一位同学拿offer的速度非常快,改完简历之后两周时间就拿到了很不错的offer,据其他同学反馈他也是最push的那个,不仅push自己也总会催其他同学的进度,当然他的push也为大家都带来了很好的结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组里另外一个在北京的同学 一口气拿了7个offer,最高的薪资涨幅达到了恐怖的167%(没错是涨幅)。
这组4位同学一共拿了 14个offer,这些offer覆盖了大厂、独角兽公司和创业公司。
这几位同学也是我们众多建景规学生里的一个缩影,我们概括他们为“坚定的完美主义者”。
1、“坚定”——目标清晰,坚定不移”
我们尝试复盘了一下他们的学习过程,首先目标清晰,确定选择转AIGC产品经理这条路之后,就基本没有再去做其他的尝试了,一心按照我们给大家定的学习路线走。
“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做出决策时,需要明确的黑白选择,行动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完美主义-超高质量的作业,绝对认真的备考
这些同学听课非常认真,还经常会给老师提很多非常恳切的建议,作业完成的也非常好。当时后续辅导沟通的时候,恍惚间有种回到学校小组做建筑竞赛的感觉,甚至能看到一种当年熬夜赶图时候的热血(泪目)。
“只是行业没落了,不是我们个人能力不行了。”
4.
科班产品经理也需要转型,收获涨幅80%
很多同学找我们,他们的 产品经验和工作年限都很不错,可惜互联网大势不在,很多公司在大面积的裁员和降薪, 再去找传统的产品经理工作想达到一定的涨幅就有很大的困难,AIGC成了此时唯一的破局点。
于同学本身在职, 在职学习相对脱产学习的难度就较大,5月中旬开始正式找工作,当时我们内部就自始至终的相信这位同学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是产品经理出身应该能收到非常好的offer。
5月中旬的时候市场岗位已经相比3、4有收缩的的迹象,他几次面试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也进行了几次电话沟通。他也非常努力的进行了复盘,针对每次的面试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终于8月我们等来他的好消息拿到了独角兽50%的涨幅,但是又波折满满谈薪后频频加面杀了个措手不及,作为全程陪同的我捏了把汗。 最终以80%的涨幅拿下!
👇👇经验直达👇👇
5.
在校文科生转型之路,故事满满
这位同学找到我的时候和很多文科同学问的问题一样,“ 学姐我是文科生怎么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科同学不自信了,觉得人工智能也好、产品经理也好是理科生的天下。
我想说不是的,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有人文关怀、同理心的。在这引用苏杰老师的一句话:
“ 最适合做产品经理的,是有人文精神的理科生,和有科学素养的文科生。”
几位老师陪伴她从入学到上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当时开课前自我介绍唯唯诺诺的小女孩摇身一变已经变得散发着自信的光芒的产品经理了!
👇👇经验直达 👇👇
6.
“这个群真系太好啦”,AIGC社群抱团前行
我相信最普通的那句话“人出门在外靠朋友”,人和人之间总有些柔软的链接,群里从2023年12月发展至今已有1500名群友,我们自媒体平台从小红书扩展到b站、公众号再到知识星球,为了帮助大家沉淀日常的QA最近在重新策划知识星球模块。
大家在群里探讨AIGC、分享喜讯、群内也会进行岗位直推~
AIGC时代需要开源精神,我们邀请我们能接触到的愿意来分享的AI业内人士来分享相关内容(如果你有新的AI相关产品愿意过来跟大家分享欢迎来找我们), 线上至今已经分享了15场并将课程全部开放到B站,邀请了AI中美两家的CEO教练文君老师、Fatetell的创始人西元levy、福心云数字生命的创始人阿亮等,分享还在继续。
在杭州组织了第一次线下活动,在群里征集嘉宾,大家又是十分捧场的到场了,到场的金龙老师给我解锁了一个彩蛋,他们公司的产品总监和他结缘就是来自于我们社群。
7.
永远没有上岸一说,你需要学会的是游泳
转行颇久,近日还同朋友们聊天,昔日做建筑教培的辉煌都成了过去式,再去搜索当年斗的有来有往的“死对头”,多个微信公众号早已停更。
我唏嘘不已,潮起潮落, 我不认为我们中国人有上岸一说,我们永远在游泳。
今日是建筑和土木,下一个浪潮就有可能是其他的行业,这个世界的信息更新频率越变越快,我们的时代发展也如潮水般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一直在水里。
我们应该掌握的是永远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海的能力和拥抱变化的能力。
嗨,我亲爱的朋友,我们这些过来人能在这段时间教会的是游泳的本领,你也成功的拥有了一次面对苦难的经验,之后你就拥有了自己的剑法,迈出去第一步,发现不理想又怎么样,你的认知已经迭代了, 路都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
8.
如果你游累了,欢迎加群交个朋友。
如果已经做好决定了,那么就不要频频回头,在认知不变的情况下怎么选结果都一样,不如先走出去打破认知。如果你还没有做好踏出这一步的勇气,那么不妨来找我们聊聊天。
如果你需要我们帮你做背景评估,那么点击链接可以进行8.8的咨询。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出发了,那么我们愿意给你保驾护航
历史文章
01 offer经验谈
02 公开课系列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xrbh.cn/tnews/4935.html
下一篇
钓鱼邮件攻击手法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