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手机依赖 | 今天你有被手机绑架吗?手机依赖「手机依赖 | 今天你有被手机绑架吗?」


“人的寿命平均寿命有几十年,可手机的平均寿命只有几年。对于我来说,手机只是我人生中短暂的过客,而我却是手机的一生!我怎么能放下它!” 

——某手机依赖患者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手机早已跳脱原来的通讯工具的位置,逐渐发展人们最亲密的“朋友”,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困扰——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对于有手机依赖困扰的人来说,手机之于他如同一个附属器官,不可或缺的同时,汲取着心灵的养分。对手机持久、强烈的渴求感和依赖感,使他们无法自控从而导致个体出现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已有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个体逃避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降低完成任务的效率,而且还会伴随有高度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症状及更强的孤独感[1]。

PHONE


手机依赖——一种新型的强迫依赖行为

虽然研究者们尚未就手机依赖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外研究主要强调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造成的人际交往问题),而国内学者的定义则是参考网络成瘾的概念,如师建国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2]。


韩登亮和齐志斐将手机依赖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3]。尽管概念尚未统一,但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手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的范畴,因为它不涉及任何物质摄入,是一种新型的强迫依赖行为[4]。



手机依赖自测表

(看看你中了几招?)

①手机作为唯一的通信工具, 不再使用固话; 

②全依赖手机电话簿和短信箱, 不再用大脑记忆号码和日程信息; 

③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 产生强烈无力感;

④如果忘带手机或手机不在服务区内, 马上心烦意乱, 无法做其他的事情。  

⑤睡觉也要开手机, 总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⑥经常查看手机, 一阵子没有收到短信就怀疑有问题; 

⑦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

⑧接听电话时总觉得耳旁有手机辐射波环绕; 

⑨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 眼睛干涩、模糊, 甚至有疼痛等症状出现。



是什么让我们被手机绑架了?


1.手机是真的很好玩!

手机的便携性、互动即时性和多功能性使手机的使用克服了种种其他娱乐方式的限制,手机QQ聊天、微信、微博、信息浏览、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 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以及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


2.或许是性格使然

Phillips,Butt和Blaszczynski调查了手机使用和“大五”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亲和性得分低的人更容易对手机游戏产生依赖, 而外向型者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通话和短信服务上[6]。除此之外,孤独感也被发现可用于预测手机依赖,低自尊者和孤僻的人更容易成为手机依赖者。

大学生不同孤独水平对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7]


3.为了自我认同!

人们表达自我认同感的方式是通过拥有的物质财富,尤其是能体现社会地位、人格特征、态度和价值观的部分。人们通过设置与众不同的手机主题、手机装饰和铃声来凸显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世界里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小小天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4.为了融入我的同伴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们的距离,降低了联系感情的成本。调查显示,85%的青少年报告他们购买手机是因为同伴群体交往的需要,而且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手机交往方式[6]。


放下手机,手机依赖并不是好事!


1.生理危害

当你深夜还在玩手机的时候,相信你的爸爸妈妈肯定说过:“崽!你天天这样看手机十几个小时(夸张)你眼睛会瞎的!会睡不着的!“。当你因为头疼/失眠/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向妈妈抱怨,多少的妈妈直接甩来一句“还不是玩手机玩的,你多玩点!”

Mama is right! 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确会对视力、颈椎和大脑造成一定的危害。除此之外就是低头族的危险了,新闻上因为过马路时迷恋手机而出事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2.心理危害

通过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建立起的人际圈或许会消除人们暂时的孤独感,但过度使用反而会将他们推得离现实更远,从而引起更大的孤独感、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不适。


请接受这份防沉迷手册

1.在需要专注的时间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在需要专注学习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手机完全静音可以保证你学习、工作的高效,一两小时专注工作的效率绝对远高于你一边回复微信,一边“努力”工作,还要偶尔接听电话的状态。


2.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一日之计在于晨,刚起床后的活动会奠定一整天的基调,这时候如果你拿起手机开始刷,很有可能你放下手机时就是中午了!而睡前减少玩手机往往影响睡眠,本来想看五分钟视频再睡,放下手机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闭上眼还全是手机画面。

3.脱敏疗法

手机相关线索隔离和自我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因此在学习时间内,应该有意识地将手机放置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通过类似于脱敏疗法的方法,逐渐增加不接触手机的时长,培养自控力,帮助自己摆脱手机依赖。


4.培养新的兴趣增加人际交往,减轻孤独感

闲暇时间看看书,打打球,多参加社团活动,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培养自信心,手机渐渐就没有那么“香“了。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选择正确方式释放,积极与关心你的人沟通,及时解决,而不是选择沉溺手机,逃避问题。


最后,让我们看一段papi酱创作的讽刺手机依赖的视频作为收尾~



参考文献


[1]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牛露颖,周春燕.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01):68-73.

[2]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02):138-139.

[3]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4] Joël Billieux and Martial Van der Linden and Lucien Rochat.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 phone[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8, 22(9) : 1195-1210.

 [5]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牛露颖,周春燕.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01):68-73.

[6] Phillips James G and Butt Sarah and Blaszczynski Alex. Personality and self-reported use of mobile phones for games.[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multimedia and virtual reality on behavior and society, 2006, 9(6) : 753-8.

[7] 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01):41-47.


沁心港湾

文案 | 一碗汤

排版 | 小沈同学

审核 | 祁麟


暑假观影推荐

伪书评:从《远山淡影》看心理防御机制

科普:你了解自己吗?|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考试周,也请照顾好生活